查看原文
其他

文韵江南 | “书话江南”: 《清嘉录》里的江南年味


春节,意味着“辞旧迎新”“万象更新”,但年俗又特别讲究个“旧”字。世代相传、耳濡目染的老规矩越是“复古”,年才过得像模像样、有滋有味。本期“书话江南”为大家推荐的是《清嘉录》,希望能带给你很“年俗”、不“流俗”的江南年味儿。


题名:清嘉录

作者:(清)顾禄著,王密林、韩育生译

出版社: 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,2019

ISBN: 978-7-5594-3009-0 

索书号:K892.453.3


《清嘉录》的作者为顾禄,字铁卿,一字总之,自署茶磨山人。清嘉庆道光年间苏州吴县人。有关顾禄的生平资料并不多,其友人林琛曾为其居处抱绿渔庄撰联:“聆棹歌声,辨云树影,掬月波香,水绿山青,此地有出尘霞想;具著作才,兼书画癖,结泉石缘,酒狂花隐,其人真绝世风流。”可见顾禄风流才子的形象。顾禄勤于著述,有《清嘉录》《桐桥倚棹录》《颐素堂诗钞》等,并编纂有《颐素堂丛书》。其中最有影响的,当属描述江南一带岁时风俗的《清嘉录》。

《清嘉录》于道光五年(1825)付刊,梓成于道光十年(1830),距今已近两百年。顾禄在《例言》中自述,“余年二十有五,丁母氏忧,闭门却轨,日与父老谈吴趋风土。目之所见,耳之所闻,辄寄诸子墨,以资歌咏,以助剧谈”,遂写就《清嘉录》。书名取自陆机《吴趋行》“土风清且嘉”诗句。全书以月为序,以节令民谚为题,记叙地方风土人情,大量征引古今地志、诗文、经史资料,条贯详备,是研究明清时代江南地方史、社会史的重要资料,堪称岁时节令的百科全书。



“年”是一年中最为盛大隆重的节日,《清嘉录》中关于年俗的记载也格外详细,光是腊月里就有四十五条记载,正月里还有四十余条,一口气读来,不得不感叹,古人过个年真“忙”!但恰是这一“忙”,“忙”出了浓浓的年味儿。

过年总是离不开各种各样的吃食,比如年糕。“黍粉和糖为糕,曰‘年糕’。有黄白之别。大径尺而形方,俗称‘方头糕’,为元宝式者,曰‘糕元宝’”。年夜祀神、岁朝供先都要年糕坐镇,“春前一二十日,糕肆门市如云”。筛得细细的如雪的糯米粉,灶台上浮起的暖暖烟气,在软糯糕团上的珍重题字,一块厚实的年糕让年有了沉甸甸的底气。《清嘉录》里还记载了一种盘龙馒头,“以面粉抟为龙形,蜿蜒于上,循加瓶胜、方戟、明珠、宝锭之状,皆取美名,以谶吉利”。别看这盘龙馒头颇有点“金头银面”的俗气,却也藏着一段情深义重的故事。《华亭县志》载:

施相公讳锷,宋时诸生,山间拾一小卵,后得一蛇,渐长,迁入筒。一日,施赴省试,蛇私出乘凉,众见金甲神在施寓,惊呼有怪,持锋刃来攻,无以敌。闻于大僚,命总兵殛之,亦不敌。施出闱知之,曰:“此吾蛇也,毋患。”叱之,奄然缩小,俯而入筒。大僚惊曰:“如是,则何不可为?”奏闻,施立斩。蛇怒,为施索命,伤人数十,莫能治。不得已,请封施为护国镇海侯。侯嗜馒首,造巨馒祀之。蛇蜿蜒其上以死。至今祀者,盘蛇像于馒首,称侯曰相公云云。

后来,巨馒上的盘蛇像逐渐讹变为龙形,过年的谢神筵中便以盘龙馒头祭祀施相公。如今,观前街北侧还有一条施相公弄。

年夜饭中暖锅则是重头戏,“筵中皆用冰盆,或八、或十二、或十六,中央则置以铜锡之锅,杂投食物于中,炉而烹之”,家人团坐共食,暖锅里咕咕的沸腾声,让过年的气氛也滚烫起来。年夜饭的宴席上,还定有一道安乐菜,“以风干茄蒂,杂果蔬为之”,“茄,一名落苏”,吴人“落”“乐”同音,所以下箸之前,大家都要先尝一口安乐菜,为来年争一个口彩。

除了准备吃食,年根底下还要择个日子打扫屋舍,多在腊月二十三日、二十四日及二十七日举行,俗呼“打埃尘”。贴春联和门神是广为流传的习俗,或是秦叔宝、尉迟敬德,或是神荼、郁垒,总是成双成对。《清嘉录》里还记载了“节节高”“撑门炭”,把冬青、柏枝、芝麻箕插在屋檐上,取“节节高”之意。或将木炭放在大门两侧,叫作“撑门炭”。又记有杭俗,“束甘蔗树之门侧”,取渐入佳境之意。

年节之际的亲友交往是最令人怀想的,“长者贻小儿以朱绳,缀百钱,谓之‘压岁钱’。置橘、荔诸果于枕畔,谓之‘压岁果子’”,正月初一醒来,便是满眼满心的吉利。闺蜜之间还会互赠一种“老虎柏子花”,“像生花铺以柏叶点铜绿,并剪彩绒为虎形,扎成小朵,名曰‘老虎花’。有旁缀小虎者,曰‘子孙老虎’。或剪人物为寿星、和合、招财进宝、麒麟送子之类”。这些物件虽不昂贵,也没有什么大的用处,却把一个“年”点缀得怡人怡情。

“忙年”在《清嘉录》里既铺陈得风风火火、红红火火,也总流露出一些忙里偷闲的诗意。例如写“烧松盆”的“烟焰烛天、烂如霞布”,写“守岁烛”的“宵永烬长,生花报喜,红荣四照,直接晨光”,以及“照田财”引《照田蚕词》的“乡村腊月二十五,长竿燃炬照南亩。近似云开森列星,远如风起飘流萤”。

莫言说:“没有美食的诱惑、没有神秘的气氛、没有纯洁的童心,就没有过年的乐趣”。我想恰是三者咸备,《清嘉录》里的江南年才更显趣味无穷,令人“读之如谏果回味,历久弥甘”吧!




文案:古籍保护中心

图源:《清嘉录》,王弘力绘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